(部分节选)
有明中叶吾黔始祖开设省会,建筑城池,当其时尚未有文物,并未有文教。由是调北省之人以填南土。来者滔滔,山之东西,湖之南北,江之左右背,河之上下流。不胜其数。惟吾祖来自江西。郡出太原,越关山而远来黔土。逾省会而直至习安,历世历年,至于今不知其数矣。……
穷查有史以来,吾黔原属岭南蛮地,当其时,黔地文化渺冥,茫然无知。故一切史实事迹,无可考详。及至明朝中叶,调北填南,始有汉族入黔。于是来者源源,至者滔滔。而由长江黄河流域一带至黔者不计其数。吾祖崇德(即第一世始祖考讳)原居江西太原洙泗巷。即于此际奉调入黔。远道而来,住居习安(即今安顺城中)。此后家道绵绵,子孙昌盛。及至清初,始分为三大支。一支迁于镇宁丁旗堡一支移往九溪。另一支早已分居盘县境内。迄今数百余年。除住九溪丁旗之两支每岁至安邑祭扫外,而住盘县者,因遥远不易来安。故多岁无可考据。……
《齐氏宗谱》
(部分节选)
……我齐氏自始祖濬智公于有明洪武朝奉命抚戎黔山,来自东鲁临淄,由贵阳而迁移习安,承五姓以军糈请託之重,遂就此卜居于南山小屯、小寨等处,于兹五百余岁矣。子孙繁盛,裕后光前,一切典礼文质昭穆世系谱有详考,族有规模,莫不称之曰大家。迨至前清咸同时代,因兵燹避难流离,以致谱牒缺有间矣。肃清后,族众旋梓,迭次继修,未逮先人之志。于戏良可叹矣。
又序 自来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有史,可以考百王之大法,历代之得失。家有谱,庶足以肃一姓之昭穆,联百世之支派。盖莫为之前,虽有美而不彰,莫继之后,虽极盛而无传者也。忆我始祖公,派衍东海,明初宦游南黔,诗礼传家,文章垂统。初鸣琴于定海,丕著循良,旋创业于习安。恒昭勤俭,宏开甲第,诸孙崛起于瑶阶,秀挺壬林,累世联魁于阆苑。
……忆太公之封于齐,世居山东临淄。迄至于明洪武十四年,濬智祖公出仕浙江定海县,奉旨调浙征南,始创业于小屯。东有上下小冲、蟥蟮冲以及大小燕子窝、老蒋窝等处,南有五姓坡、花拈山,西抵蟥蟮宝,北抵右九十地界,沿河一带悉属我有……
《雷氏族谱》
(部分节选)
念吾籍始祖自陕西凤翔宦游江西建昌,其在唐宋元明以前,代远年湮,无从考证。及至我祖来黔以后,父老相传,确有明徴,然洄溯吾族承承继继,绵绵延延五百有余岁矣……
始祖公讳龙,原籍陕西古秦国凤翔府人(至今女眷犹梳凤头),后调江西(属赣省)建昌府,于明初平赣州五岭硐蛮。后蒙徐国公(官篆达)题奏十八指挥入黔,我始祖随卫国公(官篆遇春)奉旨南征,尽忠竭力,辟楚通黔,屡立奇功,蒙常国公保奏贵州实缺指挥事。洪武十四年又随颖川侯傅统领带兵平贵州夷蛮,奉旨查明出力武职奏折详报 ,钦命加我始祖龙公都总佥事,赐綵缎一幅,织连名指挥字样,我始祖名列第三,留守镇宁卫,免役各种夷蛮叛乱。洪武十八年贵州各处苗民又复蠢动,奉上谕协助沐统领带兵征剿,平伏黄果树、扁担山、募役一带地方,获贼献俘,上谕赐我始祖黄马褂一件,上织穿花九龙,升中佥主事。洪武十八年同总镇奉文征兴义五属一带,开通滇道,我祖忠勇前进,不妨贼众暗算,被箭伤左膀阵亡。总镇恤其殁于王事,折奏圣主,遂将二世祖志举承袭世职,奉旨准行。洪武二十二年普安苗叛,二世祖协同总镇征剿,与苗贼对敌七昼夜,毫无退志,于冬月初二日夜在营查点从征军士,殊苗贼率众偷营,我祖随唤众军士力攻,被贼药箭伤脑后阵亡。蒙总镇折奏,请以三世祖讳霞袭替,蒙恩赏准袭职。后于永乐元年调我祖与北京武职李友仁比较弓箭武力,我祖能开十八力硬弓,马箭三箭,步箭五箭,均中红心,谓之全红。考试官刘奏明圣主,仍准袭职,谕令回卫任事。正统五年广西酋叛,奉文调征,随同郭统领带兵平伏。正统六年八月内洪江贼匪叛乱,圣主复调郭统领带兵征剿,我祖随巡营办理军务,苦役从事,枕戈待旦务平尽贼匪方如其愿。无如前队勇追,后方不济,被贼回马围攻,身中三箭,抵营卧不能起,乃遇于难。蒙统领折奏,准以四世祖大雄袭职,正统七年郭统领奉钦命总督兵部尚书李令检查征克洪江出力人员,奏请优恤,钦奉恩旨赏请准四品顶带任事,自景泰元年在任,至三年身故。其时五世祖鸣(系三房远祖)年已十八,□□承继斯职,乃于成化元年八月内蒙李总镇提奏,于是年十二月内部文回来,准其承袭任事。其袭职不绝者,赖前后总镇之力也。弘治七年奉文调廖总镇征两广梧州,斩贼首张翔并叛匪千余名。又调征贵州正安、绥阳、独山、荔波等处,蒙总镇録功注册,奏请赏给四品冠带并赐綵缎十疋。是年二月下旬武功告成奉军务处开镇宁卫屡次与贱贼对敌多获胜仗,奉旨赏给千户指挥,升三品冠带,历任至宏治十八年因病丙身故。奏请六世祖升国领札任事,承袭斯职。继而六世祖克绍先业,每每调遣,屡立奇勋,刘都御史宪牌案准都察院奏升补六世祖实缺。至嘉靖二年保奏进京,蒙兵部准奏,仍复原职,领慿回卫,延至嘉靖三年五月十八到任接篆历任。二十四年六月内又下恩诏开武职军官人员,凡有军功准其实授,得本镇管辖卫所查屡朝并无指挥缺,请将袭职六世祖得以指挥总旗,食俸千户,奉旨依议。至嘉靖四十五年在任病故,遂将七世祖天命承袭,万历二年由卫所保送到部,奏请准袭斯职,万历六年始接札任事。其时太平无事,历任至四十余年年老解组。且因前清定鼎之初,本镇宪虽以親支袭职,领慿到任,历官数载,饷俸未获,徒拥虚位而已。此际改卫设县,而世职于以终焉。后我七世祖由清太祖高皇帝天命十一年随征平堡、锦州四十余城,尚未授职而殁于王事。其时我八世祖起文年方三十一岁,留京数年,以守府用,随肃親王豪格征四川张献忠,克复重庆,蒙親王赏准四品顶戴。其后宦游福建、广西、镇远,告终官舍,发柩回籍安厝。斯时九世祖闲声尚在省垣肄业,时年十七已游泮镇宁,二十补廪,三十恩贡,辣闱两科出房,其教育四方入泮者不一而足。迨至十世祖朝仁半耕半读,念八入庠,终老牖下 。十一世祖襄年甫六龄,朿发受书,后去文就武,旋中武举,官至首府。十二世祖占元入抚部院署办公苦役念余年,蒙巡府蒋恩主赏给九品功牌,分发滇省昆明县,未莅任而终。然族中子弟備荷培植,廩增附贡已达数十余人。长房之动,二房世泽,幺房泽中,亦居游泮出贡之列。其于各房文武功名,总序难以備载。
《郑氏族谱》
(部分节选)
始祖郑纲,字洪佐,福建长乐县人。洪武时应君镇守南京应天府,后调江西泸宁县带兵镇守关隘。于十四年随大军傅友德带兵入黔,史称:“调北征南”。公任指挥。九月,公领部队随大军征云南,十五年正月,'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走普定自杀,云南平。明廷下令,征南大军,大部留屯,以控制西南边陲地区。公留屯驻防贵州。十七年,傅友德报准设卫制治后,公为百户之职。留屯明军;系军事编制,平时为民,战时出征,自给自足,均冠以“军民”或“军户”。历史变迁,以后留屯军民照完粮纳赋,其后裔与民无二。'清'康熙二十六年,云贵总督范承勋。报准撤卫改设县制,方取消“军民、军户”一词。
洪武十九年,调十卫官军修筑毕节城隍(护城河),公以管工百户职,带兵参加修筑,自今留名于毕节县志。
洪武军间,战争频仍,社会动荡,年景荒乱。原配夫人李氏,居住息烽流长水尾,生二子,长曰龙真,次曰龙德,其后裔散居息烽、金沙、遵义等地。由于历史原因,公于安平饭笼铺(今之平坝天龙镇)娶陈、沈二夫人,落籍天龙。陈、沈二夫人生五子:有学、有甫、有爵、有禄、有松,后裔散居平坝、安顺、六枝、毕节等地。
为维护地方稳定,公在天龙与张、陈、沈几位始祖,开荒拓野,披荆斩棘,修道路、找水源,营建住宅,兴家创业,为后裔繁衍生息奠定了谋生基础。……
肖氏丹书
序言
系查肖字本是角音。乃微子之后。殷封微子于肖,故以肖为姓。君邑为兰陵。 为了子孙福,风风雨雨来;为了子孙业,风风雨雨去。 江水滔滔淘尽百代英雄,源溯江西吉安府。花卉浩浩醉倒万世豪杰,扎根贵州安顺城。 功结硕果;光照千秋。 回溯明太祖洪武年间,我始祖肖安民,从军为将,奉旨征讨。往黔于安,扫寇安民。袭传四代,忠义任勇,为官磊落,勤劳直朴,流芳源远,后裔楷模。
家史
始祖考肖安民原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东门外杨柳街石灰巷豆芽井人氏。
始祖下科中武举。随营效力为江西千总。蒙恩隆任湖广德安府云梦县“协台”。至明太祖洪武12年(已末),奉旨调北征南,挂印“有德先锋”。我祖肖安民督师往黔,扫寇有功,实系“汗马功劳”,官封“武略将军”,掌管十二营将官之职。至洪武19年(丙寅年)黄草坝复反,奉旨征缴,在阵身亡,后追认为“英略将军”。奉旨点穴,葬于安顺城东门外战马冲龙家湾寨脚。
当年肖英年幼,十二岁。肖瑶年方九岁。难以领并。母子商议命女婿朱应和接任代征。从此女婿应和改名为肖杰,承袭父职,视为长子。于洪武19年6月内领兵征讨黄草坝平复回来,接掌十二营印授。又于洪武32年(已卯年)9月内在阵身亡。奉旨点穴,葬于哨子岩与二世祖妣肖太君同葬。后始祖母胡太君搬居于此,长子为长官,祖母胡太君取名为二官寨也,后改名为集贤村。
《周家寨周氏家谱》
我们周家寨这房人是在洪武祖调北填南时逼迁到贵州安顺平坝县白瓦寨的。祖籍原居江西省吉安府卢陵县小桥头猪市坝,祖人先迁四川平源县,后迁贵州安顺平坝白瓦寨。在白瓦寨立有祠堂。约年余,由登禄祖人领迁关岭县关索区新场乡木厂野猪坪、田冲两地。在此居住不到两年又由野猪、田冲迁到龙井湾(周家寨),在此居住至今(重建谱时是十四代)。
祖人流传:由江西迁出是三房同行:一房迁到云南省;一房迁到六马区火红;一房迁到安顺平坝白瓦寨。迁出时与何姓永字辈同行,周何二姓时是姊妹关系。三代祖人登禄为给祖人烧钱掛纸方便,又返回白瓦寨搬迁彬环夫妇俩祖人骨骸来周家寨,但白瓦寨的不同意。后经两方商议,白瓦寨的同意将彬环老祖太骨骸迁来周家寨,彬环老祖公的坟还在平坝县白瓦寨马场。二代彬环老祖他太黄氏骨骸迁来葬于老祖坟处的柿花树脚。……
《汪氏族谱》(老传抄本)
祖籍原于江南徽州府休宁县,阳宅住址梅林街,阴地葬在登源洞,应我太祖华公为王为神,本诸此矣。公于唐贞观丙午年正月十八日子时降生。斯时也,黄云被天,异香满室。乡人皆为祯。及而屠牛插尾,负龙昼眠。识者俱称大智,当隋末窜窜,正唐祖之龙兴。其时海宇云扰,唐祖诏,公扈从。 公能剪伪芟奸,声罄击赤心以翊国,荡平辽虏,获殊锡而封越国公。后公英姿挺出,雄距六郡,以侯河清,威灵赫肃,六州倾心,勋业巍巍。天子嘉绩,勅封忠烈王徽州府主越国汪公。及公薨于陈至德四年九月二十日戌时,享年六十四寿,为神百千万年,血食庙享,松桧维森。至于公之九子俱封王位。……太唐敕封衍泽王伟俊相公……后因 洪武调北征南,留守普定卫,世袭前所第一百户指挥。始祖考公讳燦,系八相公枝脉,于安顺府城内青龙山建祠奉祀。凡属一本老幼子孙,各照分房轮流为首。每年正月十七日预祭
娄氏宗谱
征南、填南、平南的释义
明洪武祖调北征南入黔--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大明天下已定,惟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盘据云南,杀信使,当年九月十六日(1381年10月13日),洪武祖命颖川侯傅有德为征南大将军,永昌侯兰玉为左副将军,平西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大军30万往征云南,历时三年,云贵荡平,洪武17年即岁次甲子年三月(1384年),“凯旋班师”回朝这就是历史上民间所流传的洪武祖“调北征南”事件。此次征南,未能还朝,一直留居贵州的将士,叫“调北征南入黔”。
调北填南入黔――明咸祖永乐11年(1413年)贵州的思南和州两宣慰司使,土司为争夺土地,打得不可开交,咸祖派人前往劝说,也未制止。于是令顾成派兵讨伐,事平后,朝廷就将两个土司管辖的土地分成八府四州,建立贵州布正使司(即行省)人烟稀少之地,调湖广、江西平民填之,当时蒋廷赞任第一任布政使(即行省最高长官)。从此贵州才成为全国行省之一。这些入黔的汉族人民,其后代叫做“调北填南入黔”。
调北平南入黔――泛指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平定统一以后,西南贵州发生判乱事件,影响较大,朝廷由中原调集将士前往镇压,平定判乱事平后留居贵州的将士,后人称这为“调北平南入黔”。吾入黔始祖世俊,德华,德山公诸公乃调北平南入黔。(P38-39页)
依娄氏宗谱最早记载,一世祖 億 宋仁宗嘉佑年间参政,元代有百余年中断。自明洪武十四年以后,方依顺序入谱,于我娄氏谱中仍留下若干空白。今安顺分支各系,皆属征南一世忠祖嫡裔。直祖之后居都匀,正、良两支下落不明,尚待后人查寻考之。以上系言是为序。(
顾 氏 族 谱
洪武四年辛亥同,征虜大将军傅友德、副将军顾时由秦陇趋成都,伐夏主明昇,连战皆捷,斩敌将十余人,复攻罗江,斩敌骁帅,陞授成都后卫指挥佥事。洪武六年,又破重庆妖贼王元保等,蜀地平。贵州苗乱,洪武八年,调祖及指挥同知胡汝平镇贵州。祖至贵州,连年出兵,平瓮逢、瓮□、洪边、乖西等处,剿抚兼施,诸蛮为乱者夷斩殆尽。骁贼王万全穷处蹙,率部祈降,蛮酋龙小恩遁去,苗患始息。自是兵威大震,闻祖名者皆胆落,呼公为“顾老虎”。洪武十四年辛酉,颖川侯傅友德等征云南,诏祖由贵州起兵作先锋,克普安,次年克普定,贼退据南城,祖驻普定,列栅守御以防追截,大军前进后,贼果来復城,祖开壁迎战,手杀十余人,俘获数百,尽斩之,纵其一曰:“吾今夜二鼓来杀汝”。至二鼓时吹角鸣炮,分三路围攻,贼退,遂克南城,获器械钱粮以万计,随分兵跟踪追击,不数月而作乱者擒斩殆尽,普定平,朝庭论功,陞普定卫指挥使。
建文元年已卯八月,燕兵南犯,诏常兴侯耿炳文节制诸军,命祖为都督,会燕兵大战於滹沱河。炳文未进,祖及副将李坚、宁忠均被执,建文震怒,以为先锋大帅生降,诏削侯爵,长子普定卫指挥佥事统及庶子贵州卫指挥同知等均被难。建文四年壬午六月,南京陷,燕王即位,国号永乐,大赦天下,诏祖仍还原职原镇。祖至贵州,念因国事累及於家,痛长子统被难,且乏嗣,以絙之子兴祖承继统嗣,并袭普定卫都指挥佥事,以庶子勇承袭贵州卫指挥同知。顾成于永乐十二年五月丁酉薨。
晋赠夏国公,谥武毅,除长子嗣侯爵外,荫二庶子世袭指挥。斯时公之长子统因祖降燕,被难乏嗣,公曾以絙之子兴祖承继宗祧,是以承袭侯爵,因非嫡出,故减禄五百石,只食禄千石。以庶子勇嗣普定卫都指挥佥事爵,以絙之子兴宗封贵州卫指挥千户爵。勇守普定,兵民畏服,后出征麓川,惜乎阵亡。兴宗守贵阳城,葬公于贵阳大西门外,紫林庵周围有园数亩租人,每年收租,以作祭费。外有草笕街并簸箕街二幅地土,本支距远,历年为贵阳族人经理。
鲍氏家谱
始祖鲍公,讳福宝,原籍南京直隶省徽州府歙县新安卫塘越村人氏。於大明洪武二年迁徙贵州普定卫,卜居永安屯,狮象守门,螺星塞水。帐下贵人倚天拔地,门前天马吐雾喷云。人诚杰也,地亦灵焉。用是德由人作,福自天申,田园丰厚,子孙繁昌。。
鲍氏籍贯
宫音尚党郡,原籍南京直隶省徽州府歙县新安卫塘越村滚袖乡太和舍人氏。於大明洪武二年调戍贵州都司普定卫军。予始祖福宝来守此土,素裕堪舆,观风问俗於黔中,得一邑焉。询其名。则曰:杨柳湾筲箕凹。其所由来者旧矣,览其形则地极壮丽,脉甚丰饶,狮象把门,螺星塞水,文峰玉案,森然排列。人之杰者地亦灵,於是乎得其所哉。越我清太祖膺命四方来,王因而改卫设县,置堡安屯,故先取名曰永安屯。厥后螽斯振振瓜瓞绵绵,宗族子姓群相聚集,又更地名曰鲍家屯焉。今虽世远族繁 ,迁徙者不甘落后可胜记,则即此一脉之流传已可卜百世而不易矣。盖根之深者叶必茂,源之远者流自长。使非我始祖积德累功,当年竭经营之志,何以后人支分派愆,今有云礽之休爰是笔为之书记俾,后世子孙一览无余。庶几觅其籍贯不至毫厘之差,寻其故居,罔或千里之谬,溯源探本,亦未始无小补云。
时在道光十年,岁在庚寅忙月下浣,裔孙成贤希圣手著。民国十九年在庚午,蒲月中旬十八世孙文阑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