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风景名胜区以屯堡文化为主线,将屯堡村寨、建筑、习俗、戏剧、宗教信仰以及田园风光等资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屯堡风景名胜区”。主要有云峰八寨、天台山、九溪河、邢江河几大片区,以及贵州佛教发源地万源寺、地戏之乡詹家屯及木雕之乡周官屯几个独立景源。
1.云峰八寨片区
主要包括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章家庄、竹林寨、吴屯和洞口寨八个屯堡村寨,以分布有序、疏密得当的村寨为特色,各个村寨绝妙的总体布局以及石头建筑与江南建筑完美结合。其中,以本寨、云山屯最为典型。
平地碉楼群——本寨。
作为著名的云峰八寨之一的本寨,碉楼保存最完整,布局严谨,结构坚固,易守难攻,是其他村寨不多见的。本寨始建于清朝中叶,祖先来自江淮一带,这里的建筑具有江南水乡的风格。走在本寨,狭窄、蜿蜒的小巷深不见头,石头建筑沿轴线依次建造,布局严谨,主次有序。很多宅院大门都有雕琢精致的垂花门罩和隔扇门窗,院落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房屋以石块构墙,以石片筑顶。村子巷道纵横交错,宛如迷宫。
本寨的七座石碉楼傲然耸立,跨越百年沧桑。碉楼修建在正房和厢房相连接处的后墙右侧,碉楼的大小,决定于地势、使用者的需要和经济条件。有二三层的,也有三四层的。楼高近二十米,四面开有枪眼,遇外敌侵袭,一家人可迅速躲进碉楼,向外还击。由于碉堡的体量不大,又向高处发展,对整个院子来说,还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由于它的屋面高于其他屋面,使整个院落的屋顶有起有伏,更增添了层次感。院内其他附属建筑,连同披檐,廊、墙等随功能需要或地形变化而灵活布置,突破了四合院绝对内向的严格限制。沿着木制楼梯拾级而上,二层一般用于守卫休息和储备物资,三楼墙面上有用于狙击的十字形枪眼,通往四层的楼梯很窄,仅够一人上下,还得拉着从屋顶牵下的绳子,以防滑倒。从四层的窗户上望下,整个本寨的田野房屋尽收眼底。碉楼是人们在自家院内修建碉楼主要用于保护家产,是一种具有防御好而瞭望功能的设施,从碉楼的多少也可窥见屯堡各村过去的富裕程度。
古道城堡佛阁——云山屯。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东南四公 里的云鹫山腰,是明代入滇的一条重要骚道。云山屯地势险要,主要由斗拱飞檐的屯门和长逾千米的封闭式石头寨 墙围成。商业贸易曾繁荣一时,所有的街道都有名字,比如西华街、东华街,还有一条主要的街道 叫商业街,现在叫明清街。其中布号、米肆、药铺等遍布全屯,但昔日繁华的街市早已冷寂没落,唯有著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遗址至今仍存。
云山屯的建筑受江淮影响颇深,而今垂花门、雕花木隔扇门、木石结构的院落等,基本保存完好。无论是规模还是布局,云山屯都很像一座小城。百年前的老屋,烟尘熏黄的板壁,雨水侵蚀的石板,浸透着时光的痕迹。山野间的冷湿让整个山寨终年笼罩在一片雾气之中。石板铺就的小街蜿蜒地伸向远方,鳞次栉比的石板房顺着山势宁静地排列两旁,上下起伏、错落有致。吊脚楼、四合院、小洋房、灰白色的石墙与深褐色、雕梁画栋的梁柱、门窗细致配搭,在雨幕中若隐若现。
与所有的屯堡村寨相比,云山屯一千多米的寨墙是云山屯最具特色的地方。沿着寨墙上山,
还依稀可见石块铺就的驿道,当年云山屯的守卫就扛着土枪长矛行进在这条古道上。岁月斑驳了往昔的一切,今天踏上云山屯的客旅啧啧赞叹的只是这故事背后的一段风景。
云山屯有一处古戏台残基,依稀透射出昔日的繁华和歌舞升平。走过戏台再往前,就到了当年最有名的“德生昌”中药铺,雕花须弥座式的铺台还在,木制的铺板却久未打开,匆匆而过的旅人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是周围屯堡村寨最大的药店。在屯堡所有的村寨中,云山屯的建筑是保留较完好的。那 些雕花的门扉、龙形的水漏还可想见当年的繁华。
在云山屯侧翼的云鹫山上,有一座建于明弘治初年的寺庙——云鹫山。清康熙时增补、增修玉皇阁和关圣殿,有专人看守。每逢时令节气,中老年妇女纷纷上山朝拜,香火甚旺。
2.天台山片区
主要包括天龙屯堡和天台山伍龙寺等风景资源,以天龙屯堡古镇的村寨风貌、特色建筑,天台山伍龙寺建筑和宗教文化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
小桥流水古村——天龙村。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
位于贵黄公路旁,距贵阳市67公里,距安顺市28公里,面积约10.9平方公里,是大屯堡旅游经济圈的东大门。天龙村为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一个明代遗存的典型古村落,是贵州西部文化旅游的瑰宝,有“大明遗风活化石”之称。天龙镇是西线古驿道上重要的屯堡商镇,从元代起就是驿站和屯兵重地。一条人工水渠贯村而过,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村庄结构紧凑,村寨中巷道如网,突出了军事要塞的特点。
奇峰建筑之巧思——五龙寺。天龙屯堡的名称是取自村寨旁边天台山和龙眼山的字首命名而成,天台山位于天龙镇东1.7公里处,山峰群翠环绕,高百丈有 余,山巅建有一五龙寺,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吴三桂叔父吴凤和尚为开庙始祖。吴三桂曾于此小住,并赠宫服、朝笏、宝剑留念。山寺砌在悬崖绝壁沿边的寺墙用石块叠磊筑成,木窗为江淮风格木雕,该寺结构严谨,在有限的山崖上灵施巧布,造型奇特,远看就如古城堡一般,能容数千人,为国内罕见的半军事化城堡式古刹。曾 被我国建筑大 师张开济 先生称誉为“中国古代山地石头建筑的一组绝唱”。天台山还是一个自然的生态博物馆,共有植物3千余种,其中珍稀品种20余种,植被群落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原始生态植被群落。
天龙屯堡优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资源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这一优势被聪明的
天龙镇人铸造成黔中大地一朵旅游奇葩。
3.九溪河片区
主要包括鲍家屯、九溪等风景资源,以屯堡人的古水利工程、民俗活动和地戏文化为主,展现屯堡文化的特色。
鲍家屯
鲍家屯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早于洪武四至十四年(1371一1381年)的调北征南,是当年少数早期建设的屯堡之一。鲍屯现有村民绝大部分为鲍姓,是当年从安徽歙县唐樾村迁黔的鲍氏后裔。
(1)八卦村寨。鲍屯村寨是一个“八卦阵”布
局。从村寨入口处的两棵“风水树”,到威严
的寨门,村寨由中轴线向左右两边延伸开来,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汪公殿、大佛殿、关圣殿、练武场、古戏台以及鲍氏宗祠等建筑。中轴线的两侧,由数百座石头房屋通过八条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巷连接起来,纵横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迷魂阵”。八条街道,在古代风水学中有固定的称谓,从南向北排开:青龙阵、白虎阵、长蛇阵、雄狮阵、金鱼阵、火牛阵、玄武阵以及鹿角阵。村寨最北端是高约30米的石碉楼。村寨的正南方向利用娅口山、小青山以及大青山的有利地形,依托天然溶洞和悬崖绝壁,构筑坚固的天然城堡。由于具备完善的 防御体系,鲍屯曾作为南明小朝廷的“临时首都”。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此遣将与清军作战长达两个月之久。
(2)黔中“都江堰”。鲍屯村是最具特色的是古水利工程,基本达到“一道坝,一条沟,一片田”的设计原则。该古水利工程系统仍在运行,大部分设施至今保存完好,仍然发挥灌溉、抗灾作用。站在鲍屯村对面的小青山上环顾四野,就会感到一派流水环绕的江南田园风光。鲍屯村前的河渠上有10道拦水坝、10座水碾。这是先民们利用有限河流开挖数百米长水渠的古代水利杰作。在河面较宽的地方而且修成S形坝。这种S形坝降低丁洪水的冲击力,减缓水流速度,让河水缓缓流去,既能抗旱,又降低了洪涝灾害的损失。大坝的
两个支点是两块河床上的岩石,岩石和石块的结合使大坝更加牢固。坝中间底部的排沙孔则在适当时候让河沙随水流出,使河床保持稳定的平面,既能保证蓄水,又能排洪防涝,同时节省了放水淘河的大量劳力。六百多年来,鲍屯村从未遭受较大的洪涝和干旱。专家说,因为这里的水利设施和大自然已经完全协调,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水土不易流失,才会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叫它“黔中都江堰”。
(3)鲍家拳。鲍家屯的青年男子从小就有习武的习惯,至今许多村寨还留有祖上传下来的拳术、棍棒。它们辈辈留传,如今还留传着鲍家拳和108路棍术。村里40岁以上的人,每一 辈都有几个武功高强的。其中武功最强的要数已经去世的鲍茂凡。民国时期,他是一方有名的人物,大小洪拳、棍术、刀、枪、剑门门精通。至今,他的儿孙还保留着他当年用过的两柄双刀和一把挡,两指宽的双刀可以砍断七枚铜钱。如今武功最强的是鲍奇武,他是鲍屯最年轻的习武者。他十二三岁就开始跟着本屯的鲍灵佑习武,学了祖传的鲍家拳和一些棍术。现年事已高,不再每日操练,但从他健壮的体魄还可以薪见旧日武功的积淀。
“屯堡第一村”——九溪
九溪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部,距安顺城27公里。九溪是明代屯军之地,分为大堡、小堡、后街三大片区。
九溪村寨依山傍水,村寨外砌有围墙,村寨前建有坚固寨门,宛若旧时的城门。村寨内部功能布局合理,建有高耸于石板房顶的碉楼,成为屯堡村寨的标志性建筑。
“古、大、深、精、美”五个字是九溪人自己对九溪的概括。古,言其六百年历史;大,六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清朝时有“九溪是座城,只比安平(平坝县城)少三人”之说;深,指其屯堡文化的底蕴深厚;精,指九溪人精干各种屯堡技艺;美,指九溪村环境优美。其实,九溪还应再加一“灵”字来说其神 韵,因为屯堡人信仰的神灵多,庙宇也多,仅九溪就有三座寺庙。
小堡的青龙寺是这些庙宇中修建年代最久远的,它依山而建,院中几百年的银杏树开枝散叶,庙上可以望见长流不息的九溪河。解放前,香火最鼎盛的时候,这里住着十多个尼姑,有大小菩萨100多尊。
汪公庙各屯皆有,最大的一座汪公庙建在安顺市内的青龙山上。走进九溪,汪公庙是最容易找到的,在村子中的场坝上一眼都能看见。九溪的寺庙供奉着儒、释、道等神祗,把屯堡人引入到佛家的“轮回”的心界,道家“入仙”的心境,儒家“仁义”的心仪。九溪几乎一年四季都有佛事活动,正月玉皇会、二月观音会、三月蟠桃会、四月浴佛会、五月城隍会、六月祭土地、七月中原会、八月团圆会、九月重阳会、十月牛王会、十一月贺冬、十二月祭灶。妇女是屯堡最忠实的精神家园守护者,每一个吃斋念佛的日子,她们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活计,朝山拜佛、吃斋坐禅。薄薄的一张黄纸寄托着她们的虔诚,也告慰她们垂暮的心灵。
4.邢江河片区:
主要是以优美、秀丽的邢江河为纽带,展示丰富的柏被及秀美的田园风光。邢江河水流平缓,两岸植被茂密,成林成带,河中有数座小岛,形状各异,植被茂盛,层次丰富,风景秀丽。邢江河是一条纽带,使屯堡村寨、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5.独立景源
贵州佛教发源地——高峰山万源寺。主要以高峰山佛教文化、自然风光为特色。高峰山万源寺坐落在高峰山4座山峰围成的谷地中,林木苍翠,环境清幽。禅院始建与明洪武初年,后经明永乐年间、清光绪年间逐渐扩大,形成黔中佛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地戏之乡——詹家屯。主要以表演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为主要特色,融地戏研究、历史介绍等为一体。詹家屯是典型的屯堡村寨之一,具有浓郁的屯堡文化氛围,其中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表演尤为突出,詹家屯地戏队是跳《三国》和《岳传》故事内容的地戏队,其中《三国》队参与排演了电影《千里走单骑》,引起轰动,登上了国际大雅之堂,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木雕艺术之乡——周官屯。主要以木雕刻艺术为特色,展现厚重的文化底蕴。周官屯的傩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各种傩面具、地戏脸谱、傩柱、龙柱等更是屯堡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雕刻工艺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